發布者:西瑪電子 發布時間:2016-08-24
“車載信息娛樂系統” (以下簡稱“車載系統”)建立起人與車的聯系,讓出行變得更多元化。今天就來捋一捋,車載系統是如何發展起來的。
最早的車載系統應該是收音機。1924年,雪佛蘭率先在車上搭載收音機,六年后,摩托羅拉首款商業化車載收音機出現,車載系統的發展史從這里開始。不過,收音機的發展并不是那么順利。當時美國一份調查報告顯示,56%的人民認為車載收音機會影響司機安全駕駛,導致十分可怕的后果。馬薩諸塞州更是出臺法律,準備將車載收音機扼殺在搖籃之中。不過,在廠商的堅持之下,越來越多的汽車開始裝配車載收音機系統。到了1946年,全美已有超過九百萬輛車擁有車載收音機配置。1963年,60%以上乘用車型已經將車載收音機列為標配。
此后的幾十年里,收音機一直稱霸車載系統,直到今天,我們還在專研如何把收音降噪技術做得更好。與收音機同時出現的還有第一款導航儀。這款名為“Iter-Auto”的導航,將區域性的紙質地圖卷進一個小盒子之中,行駛途中地圖會隨著車輛運動及車速展開,這在當時已經算是十分神奇的了。
1965年,福特和摩托羅拉共同將8音軌磁帶播放器引入到汽車之上,從此人們在車內就可以選擇想聽的歌曲和內容,不再受到電臺限制。雖然音質很成問題,但依舊滿足了人們更高的娛樂需求,帶動了音樂產業發展。
到了1970年,卡帶收音機出來了。它比8音軌磁帶播放器更能確保音質,因此稱霸了車載系統未來十幾年時間。
直到1985年,第一輛裝配CD主機的車型誕生,這種高級的車載系統迅速“霸占”中控臺,磁帶變為歷史。
80年代初期,世界上最早的車載語音導航誕生了。這臺名為Electronic Pilot for Drviers的導航原型機,由博世旗下公司Blaupunkt在1983年期間推出,因為技術原因,這套導航的體積十分龐大,操作起來極其不易。駕駛員想要進行路徑導航時,需要在面板中輸入起點與終點的坐標,完成后系統會自動運算出駕駛路徑,通過語音提醒來告訴駕駛員如何到達目的地。當時還沒有衛星定位,導航只能通過車速來計算車輛大致位置,從而判斷汽車是否處于正確路線。
由于是磁帶載體,這套導航并不能儲存太多的地圖數據,這就意味著只要出了特定區域,它就不在起作用。雖說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,但還是給車載語音導航系統的發展指了一條路。GPS技術出現并成熟后,車載導航系統也更加成熟,不僅語音功能得到改善,還增加了定位功能。1995年,現代導航網絡已現雛形。
進入21世紀,車載系統開始向著數字化方向發展。2001年,第一代iPod發布,基本上宣告了磁帶和CD時代的結束,盡管后兩者又茍延殘喘了數年。
當時mp3播放器的容量比較小,iPod高達5GB的機身容量,在汽車廠商眼中簡直炙手可熱。汽車廠商聯合蘋果公司出臺針對iPod的集成式解決方案,到2006年的時候,許多新款汽車已經開始配備iPod專用的接口。
近幾年,汽車中控屏幕的出現改變了一切。從小尺寸到特斯拉17寸觸摸豎屏,集成了車載系統的大部分功能。
并且,根據不同需求,有不同的車載電子產品。以導航為主,兼具娛樂的車載導航,以及把導航功能分離出去,專門用于娛樂的車載多媒體娛樂機。結構部件也開始發生改變。物理按鍵開始消失,電容屏逐漸替代電阻屏,抬頭顯示等新穎技術也正在高端汽車上應用,再過不久就會輪到普通汽車。
數一數,從最初的收音機,到如今的互聯網,也不過走了百年。用戶的消費需求催生創新服務,未來車載系統會繼續進化,人與車的聯系越來越緊密。
下一篇:聽音辨色:音質、音色和音效